国居保卡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今天是
甘肃:兰州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来源: 国居保服务卡管理中心  2017-06-05 16:02:40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及《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精神要点》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养老事业基本现状

    截止2010年底,我市60岁以上户籍在兰的老年人口已达4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4%.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不同程度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我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近几年来老龄化日益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城乡空巢家庭、农村留守老人明显增多,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始终坚持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热心为老人服务,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心关注困难弱势群体"等执政理念落到了实处.经过探索和实践,我市养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初步确立.根据国家民政部的政策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初步建立了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等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广泛开展,全市建立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共341个,建立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6家,农村敬老院29家,为全市城乡3500多名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大力扶持和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新建和发展,全市集体和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0家,设置床位2442张,成为全市机构型养老服务的主要力量.部分县区综合性福利服务中心和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兰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等一批新建养老福利项目已开始前期规划和设计.

    虽然我们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市养老事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投入资金有限,专业化服务管理程度不高,政策落实不完全到位,监管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同时,快速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测算,我市有近万张养老床位的需求、几千名护理人员缺口、近千万元老年人用品包括康复辅具的开发、生产、销售潜在市场.人口老龄化既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突出的经济问题,但也为养老服务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必将有力促进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市人民"老有所养"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护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级负责.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整体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各级政府要承担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基层网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三无"老人、"五保"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

    4、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积极增加投入,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增量,切实深化改革,努力盘活存量.在政府职能转换、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不断改进管理,完善养老服务的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市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和机构养老的人数比例达到93:5:2,新增养老床位1.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直接新增养老服务就业岗位5000个,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三、主要任务

    (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重老人、爱护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覆盖人数达到30万人,直接服务对象达到10万人.

    2、坚持个性化服务与多样化服务相结合,突出自身特色,全市每个街道、社区在现已开展的各项服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思路,以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坚持多层次、广覆盖,优先解决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三无"老人、"五保"、失智失能、半失能及空巢老年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辅具配置等服务.鼓励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

    3、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虚拟养老院"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平台科技含量,努力拓宽服务半径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加强企业监管,加强产业化运作,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促进该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壮大.

    (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全市90%以上的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发掘老年人服务需求,努力拓宽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托老所、老年饭桌、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增社区留宿照料床位4000张.

    2、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务.鼓励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邻里互助.

    3、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信息载体,在社区普遍建立数字网络服务系统、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三)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是以收养"三无"、"五保"、低收入和失智失能老年人为主的供养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是有效增加机构养老床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有特色、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1、到2015年末,保持现有的市社会福利院和市老年公寓基本性质不变,强化内部管理和服务提高.将兰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建成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认证培训、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

    2、尚未建成或投入使用的县区要加快完成,在"十二五"末确保全市每个县区都有一所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福利收养机构,规范运营.

    3、结合《甘肃省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管理办法》和《兰州市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在各级养老福利机构中开展"规范化服务"活动,努力打造示范性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现代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法人治理、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服务功能承包或公建民营,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经营管理机构,增强公办养老机构自身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4、建立科学的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准入管理制度,新增民办养老机构10-15家,新增机构型养老床位9000张以上.加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强化安全消防和卫生监督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社会福利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试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我市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子,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我市"居家为主体、机构为保障、社区为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的服务模式.

    1、在农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强化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通过进一步规范和扩大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促进全市农村老年人均能获得养老服务.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衔接,努力探索多样化、多形式、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2、继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村敬老院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3、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专门设立老年活动室,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医护和照料问题.提倡邻里互助和老年人互助,成立老年人互助组织,经常性开展各种互助活动.

    (五)养老服务科学化管理体系

    1、法制保障体系.认真监督执行现有的各项涉老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快养老事业法制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养老事业法规和规章.加强执法监督,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2、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养老事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服务标准管理.加强养老事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及机构养老信息化建设,为政府采集行业信息、公众接受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持,提升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3、协调管理体系.建立养老服务管理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在养老体系建设中的明确定位和合理功能.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原则,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服务与管理,积极引导慈善资源投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发展创新体系.加强研究探索,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创新发展.积极开展介护治疗、心理慰籍、精神安慰、社会参与等老年人高端服务深层次专项研究,促进养老服务事业信息交流,积极开拓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新领域,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照护制度,建立现代老年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民政、发展改革、老龄、规划、国土、建设、财政、人事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税务、工信和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统筹规划、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加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统筹规划.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方针和补缺型福利服务向适度普惠型服务发展的方向,合理确定目标,努力争取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服务布局上,坚持城乡统筹,地域均衡发展.在加快推进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协调、整体推进.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档次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努力使供养型、护养型、颐养型等机构合理布局,梯次互补.

    (三)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制度.加大金融、税收等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实行各项税费减免;各类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养老机构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给,各项建设费用给予减免.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探索实施老年护理保险,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

    (四)资金投入.市、县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养老事业建设.一方面,加大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三无"、"五保"、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养老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实行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对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另一方面,加强服务项目的资金投入,即通过政府补贴、高龄补助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对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发放养老补贴.同时,进一步盘活和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建设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养老服务事业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机制.

    (五)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力度,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逐步规范养老护理员准入制度,制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实行各类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增设社区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支持养老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探索建立在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机制,大力引导社工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开创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文章来源自: 国居保服务卡管理中心 http://www.zgjbzx.cn
所获奖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国居服务卡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